指纹消费系统的用户只需轻按指头即可完成付款程序。
只需将手指头轻按于识别仪器上,便可完成支付过程。近日,新型支付方式“指纹消费系统”悄悄现身广州,却受到冷遇:某试点商家两月来尝试指纹消费者不到5人。
记者昨日来到天河北中信广场BM层后街某连锁茶餐厅用餐,看到餐牌上关于“指纹消费”的介绍,不禁想要尝试新鲜,拨打了餐牌上所标示的客服电话。
记者亲历:
“尝新”却遭遇失败
根据客服电话中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先将姓名、手机号码、指纹信息等登记入库,然后购买运营商提供的充值卡,存入现金,每次去运营商的合作商家消费时,直接在指纹识别器上按一下所登记指纹的指头,充值卡上的资金便会自动划扣,还会产生相应积分。“只要充值卡上有余额,可以两手空空到我们的指定商家消费。”客服小姐说。
然而,当根据该茶餐厅收银台工作人员的要求填写完相关个人资料之后,记者却被告知该店目前无法办理此项业务。“你可以到运营商的办卡处办卡,”收银员告诉记者,“我们在餐牌上做推广已经有两个月,但你是第一个来店里咨询的顾客,其他使用指纹消费系统的顾客都是已经在运营商那里成功登记办卡过来消费的。”
“尝新”失败,令记者倍觉沮丧,该指纹消费系统运营商销售部门负责人许小姐向记者表示:“这家茶餐厅的负责人上周刚和我建议,不如将推行了两个月却少有人问津的‘指纹消费’;系统改为‘VIP卡消费系统’算了。”
试点商家:
广州白领注重隐私
“后街的很多熟客是中信广场写字楼的公司白领,他们似乎更注重包括指纹信息在内的个人隐私,所以真正过来想使用指纹消费的人,两个月以来不到5人!”该茶餐厅负责人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记者走访了这家茶餐厅旗下的三家分店,了解到自两个月前推行以来,使用指纹消费系统人数最多的一家店不超过5人,最少的一家店有人咨询却从未有人使用。
运营部门:
已在赣州一县城推广
该指纹消费系统运营商销售部门负责人许小姐则告诉记者,该公司之前在江西赣州一个县城试点推行过这项指纹消费技术,普及效果“令人满意”,“该地几乎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商家都使用了我们的产品”。“之所以先在二、三线城市试点,是为了谨慎起见,避免因技术不成熟导致发生影响品牌形象的事件,”她补充道,“这种谨慎还体现在我们并没有推行指纹支付与银行卡挂钩的业务,当然这也是因为与有关银行的洽谈还在进行中。”
今年1月,该运营商开始尝试将“指纹消费”模式在广州推广。“为了吸引合作商家,商家若愿意在其店铺推广我们的‘指纹消费’,我们将为其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客户管理系统技术支持作为置换。”运营商技术部负责人麦先生说。
尽管如此,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指纹消费系统在广州的合作商家仅为3家,包括某知名连锁茶餐厅(旗下有天河北、世贸大厦和中信广场3家分店)、芳村某酒家以及较场西路某湘菜馆。
对此,运营商方面强调,“进入广州市场时间太短”是目前合作商户不多的主要原因。
专业人士:
市民更具自我防范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理事、暨南大学社科部高雄飞教授认为,除了消费习惯尚未养成之外,“指纹消费”在广州遇冷的原因还包括,相较于一些中小城市,广州这样的外来人口众多、信息传播发达的大型城市,市民更具有自我防范意识和警觉意识,毕竟指纹是重要的个人信息,某种意义上,人们不愿意随意留下自己的指纹信息,就好比人们不愿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一样。
新闻链接
欧美知名商家
支持指纹消费
指纹消费已于数年前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
美国2005年推出了该项业务,美国的一线零售商,如沃尔玛、7-11便利店等知名商户均支持指纹消费。
在欧洲,瑞士某大型连锁超市已经推行这一支付形式。在德国,时下也兴起一种“刷指纹”付账服务,指纹信息直接与银行卡挂钩。据报道,这套“指纹付款”软件是由德国ITWerke公司研发的。该公司目前已为150家超市、杂货店和学校食堂安装了指纹扫描仪。
要使用“指纹付款”业务,顾客只需要让商家把自己的指纹取样,然后留下详细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家庭地址即可,商家就可以根据顾客的消费记录直接在其银行账户上扣款。
来源: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