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行业规范 深圳安防开启外拓大门

2013-3-1

深圳安防产业规模集群产业链完整
  
  在安防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中国安防看广东,广东安防看深圳。”深圳安防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优势。据权威数据统计,深圳市目前共有安防企业430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约1700家、工程服务企业约1600家、经销企业约10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60多家;在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中,深圳企业占有近40席,居全国之首。
  
  除在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外,深圳的安防产业链也是非常的齐备完整。目前,深圳的安防产业已经形成了集安防监控芯片研发、安防电子生产、安防软件开发、安防产品制造、安防实体防护、安防报警服务、安防系统集成及城市应急预警系统等上中下游为一体的,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系统集成到安防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多方推动,开启“外拓”大门
  
  截止目前,安防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对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深圳而言,一开始便接触到安防,各个行业的安防应用也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在过去,深圳集成商一般立足本地,多在自身所在地域发展,但随着自身实力的壮大与业务的扩展,以及深圳本地市场接近饱和,深圳本地集成商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也开始突破地域限制,开拓本地以外的新市场。长时间的行业经验积累,加之深圳各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都为集成商们推开外地市场的“大门”,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1年世界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政府在深圳的各项建设投资开始放缓,深圳本地的各项安防项目也开始接近饱和。不仅于此,政府对房地产等行业的限制政策等也导致了深圳项目的减少。另外,深圳安防项目的招投标趋向“最低价”,深圳的集成商在承接本地项目时,所获的利润是非常小的。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个规模的时候,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风险小、利润较高的项目。中国内地许多城市存在许多新建、改造的安防项目,相较于深圳,内地市场更为广阔,所获得的利润也更为丰厚。基于此,也促进了深圳集成商走向外地发展的“大道”。
  
  深圳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物流十分发达,在工程中所用到的产品可以最短的时间,通过物流运往全国各地。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航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提速,深圳总部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也可以迅速的赶到施工现场。深圳集成商依附便利的交通和快速的物流,可以将公司的产品、人才及时输送到各个项目中,加快了他们开辟外地市场的进程。  
  
  地方保护弱化,加速“进军”步伐
  
  “地方保护性”,一直是集成商进军外地市场所面对的一大困扰,然而这一问题在整个安防热潮中逐渐被弱化。在内地一些欠发达地区,许多当地集成商大部分以二级、三级资质居多,如果当地客户想把项目做的更好,他们就会寻求区域外资质与经验更加优秀的集成商。深圳的大部分集成商由于接触安防的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具备全面而优秀的资质与丰富的项目经验。
  
  不同区域的安防市场就有不同的个性需求,集成商虽自身具备各种优势,但进入到新的市场环境仍需加强学习,了解当地的甲方需求以及用户特点,为在新区域的发展做好准备。当拥有了足够的安防资质和项目实施经验的时候,在外地市场做几个项目并不难,但是要想在该地立足并持续的发展壮大,做更多的项目,就需要考验集成商的能力。集成商在异地承揽工程建设项目,一定要把项目做好,以利于把项目做大;其次要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通过口碑相传挖掘该区域潜在的客户,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意积累本地的人脉关系。以“江苏320”项目为例,在项目招标前通过明确的技术方案,筛选企业,只有资质、业绩、实力到达一定能力的企业才可以参与该项目。
  
  受到多重挤压,呼吁规范行业
  
  在安防行业中,目前集成商做项目大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国家队做的是省队的工程、省队做的是市队的工程、市队则是地方的工程,越小的工程商几乎很难‘存活’,‘杀鸡用牛刀’则是对集成商现在处境一个很好概况。归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行业的门槛太低,整个行业的门槛偏低,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企业进入到安防行业,这些企业或许只看到了做安防项目所获得的利润,而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整个行业,这也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