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 李安民
《电信技术》:全球眼的起源是什么,这几年的整体发展态势如何?
李安民:2003年中国电信最早推出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主要是基于用户对视频监控联网的要求。当时第一个用户是某地的监狱管理局,要对下属的几十个监狱进行远程视频监控联网管理。中国电信联合合作伙伴,为该用户开发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从此全球眼成为了中国电信的一个正式产品,在各省公司推广,当然,这也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近些年,随着国家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城市、平安校园、平安农村,安防行业的相关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9年,中国电信在全国开通了30万个“全球眼”,基于有线宽带、无线网络多种视频手段,广泛应用于安全、保险、环保等20多个行业,业务收入从2006年的0.45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的14.9亿元人民币,2010年更是高速增长。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上,全球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期间中国电信还对IPv6视频监控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检验。
《电信技术》:用户对全球眼的反馈如何? 最近几年,用户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变化?
李安民: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产品具有先进的系统架构、电信级的网管、灵活的组网方式,类似于分期付款的商务模式在安防行业也是一个创新,对大多数自有资金紧张、缺少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系统维护人员的中小企业用户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自2003年推出以来,得到了20多个行业客户的青睐,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每年都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
最近几年, 用户和市场需求也有了不少的变化,用户对视频监控高清、智能的需求有了快速的增长,监控系统与自有信息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与上级单位和政府同级其他部门进行互联互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电信技术》:全球眼的技术和产品形态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重要阶段?
李安民:中国电信全球眼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重要阶段。
1.0阶段,2006年以前,是全球眼系统建设的雏形。1.0版本的技术规范仅仅对系统的逻辑框架进行了大概定义,对系统实现的功能、性能进行了规范,满足了全球眼业务初期发展需要。这时的产品形态是以发展行业客户为主。
2.0阶段,2006年至今。2.0版本的技术规范对系统的逻辑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定义了各个模块之间信令处理流程、媒体处理流程以及媒体调度策略,制定了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从信令层面和媒体层面制定多平台联网的技术规范,采用SIP的结构描述方式,头信息完全采用SIP协议头结构,消息体采用XML结构化方法,实现平台之间业务的互通,同时对终端和平台的功能、性能要求进行了优化。在产品形态上,除了支持行业客户,也支持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支持了无线(3G/Wi-Fi)能力,包括手机视频浏览、手机视频采集等应用,车载监控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