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地震国内安防市场是危机还是机遇?提供安防保障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原理 »

水电安防:怒江断裂的活动性最弱

最近社会上围绕着怒江地区建水坝地震的危险性有多大,展开了一系列的的争论。3月21日的《中国能源报》刊登了采访退休专家的文章《“有了水电站,灾害会加倍”》,这篇文章比较清楚地阐述了他们反对怒江建坝的理由。特别是其中,孙文鹏还对关于地震断层与断裂带的区别做出了解释。尽管,他的这种解释也是得到地质学界认可的一种说法。但是,在进行科学普及的时候,这种解释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解。因此,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与时俱进的互动。

应严格区分断裂带与断层

孙文鹏说“从地质学开始起,划别地层时,就说断层把地层切断了。后来在花岗岩里面也发现了多个断裂面,但不构成层,所以就叫断裂。其实没有大不了的差别,以前叫断层,现在不这么叫了,叫断裂更准确一些。断裂带说明断裂比较大比较宽,不只一条面,由很多个断裂面组成。”。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这的确是地质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根据这种解释,地质学界实际上是容许把断层、断裂和断裂带混用的。我以前曾经也是不加区分地使用这几个专业术语。但是,自从汶川地震之后,有人指出,今后在地震的断裂带上不能建水库、大坝。我们怎么来答复这个问题,将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地震断裂带的准确定义。如果把地震断裂带理解成断层,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了,因为我们工程的建设规范有着严格的规定,坝址绝对要避开断层。但是,如果把地震断裂带理解成我们地理学意义上的由很多条断层组成的一个断裂区域,那么,要说必须躲开断裂带就是不客观的。例如,我们的紫坪铺和很多水库大坝就是建在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上。不仅如此,世界上的很多大城市,例如东京、洛杉矶、唐山等也是建筑在断裂带(区域)上。

我们当然可以向公众解释说,我们虽然把城市建在了地震断裂带区域上,但是,我们的高楼大厦都躲开了每一条具体的地震断裂带。不过,这样说起来对于知道有时候断层和断裂带是指一码事的地质专业人员,似乎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就好像我们在故意玩文字游戏。相反,如果我们解释说虽然城市建在了断裂带上,但是重要的建筑物都避开了地震断层,所以,它仍然是安全的,大家就容易理解。按照通常的文字常识,断裂带和断层应该是不一样的。断裂带就应该是一个区域,而断层只可能是一个断裂面。只要我们科技人员自己肯改掉把断裂带和断层混用的习惯,就完全可以避免对社会公众产生的误解。所以,我建议在有关地震的科普解释中,提倡区别使用断裂带与断层。

孙文鹏说的“从地质学开始起,划别地层时,就说断层把地层切断了。后来在花岗岩里面也发现了多个断裂面,但不构成层,所以就叫断裂。”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是地质学界形成断层、断裂、断裂带几个名次可以混用的根源。我觉得对于某些构不成层的断裂面,不叫它断层,称它断裂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们大可不必还称它为断裂带。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断裂带这个名词,留给地理学意义上宏观地泛指一个由众多断裂组成的带状区域。这也许更符合我们当前很多城市或者水库确实坐落在地震断裂带上,但是重要的建筑物和水坝都必须要躲开具体的地震断层(或者说断裂)的现实。

GPS定位表明怒江断裂位移最小

对于反对怒江建坝,孙文鹏自己说“可以说是条件反射。这都是感性的,这些东西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我是研究断裂构造的,研究了一辈子。”对此,我认为孙文鹏的说法绝对是不真实的。他一生所工作过的核工业研究院,主要的任务是勘探铀矿,怎么会成为“研究断裂构造的”呢?特别是关于我国地质构造的情况他似乎并不大清楚,当记者问到:“那您认为什么方法才是科学的?”时,孙文鹏答复:“一个是大地测量,一个是GPS定位系统,这很直接。还有打钻,打钻了就可以证明下面有活动的破碎带。”

其实,这些正是我们研究怒江断裂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只不过自称是一生研究断裂构造的孙文鹏,自己还不知道罢了。所以,我认为孙文鹏对记者并没有说实话。他并不是研究断裂构造的。

为了探明怒江的建坝区域的地质构造,仅马吉水电站坝址一处,我们就钻探了上万米的岩芯。同时,还有开挖了十几公里的探洞(隧道)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样本,用以印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相关文章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91204 theme by 暨嘉官方网

Copyright 暨 嘉 Your WebSite. Some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700-8049